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

.

 
 
 

日志

 
 

悟道之五:“常无欲以观其妙”  

2010-09-06 08:23:30|  分类: 读万卷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道德经》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译文】“所以,经常处于无 ,为的是观察领悟天地宇宙之道的奥妙;经常处于有,为的是体会寻找世间万物之道的端倪。”

【悟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论质的飞跃。从“虚无”的思维视角观察、认识事物是老子的一项伟大创举,他首先开启了“形而上”的认知思维方法,而在此之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偏重于视觉思维,不论是观察还是分析都建立在感觉经验的基础上,不会超越有形的思维空间。

  那么,道家思维的立足点是什么?是虚无的主观臆想,还是坚实的客观存在?是毫无根据的理想假设,还是自然法则的直觉洞察?没有立足点的思维体系是空中楼阁,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虽然道家思维在一般人看来充满了虚无玄奥的色彩,但它不是建立在空空如也的基础之上的,恰恰相反,它是建立在对宇宙本原的直觉感知基础上的,这种感知不是眼、鼻、耳、舌、触的五官感知,而是思维的第六官感知。也许有人会将这第六官的感知能力视为无稽之谈,但是你能相信仅凭感知推理,人类就能建立起庞大的科学知识体系吗?那些高度抽象,远离我们日常感知领域之外的理论和法则,是靠头脑想象力源源不断创造出来的吗?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人,无论如何也画不出大海的波涛翻滚。同样,如果缺乏对客观自然的直观思维感知,即使是像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也很难用科学的语言描绘出他对客观自然法则的认知。科学知识只是一种高级语言工具,没有对客观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再高级的工具也不知道在一片空白处该描绘什么。远古的人类也许缺乏高级的语言工具,但从不缺少伟大的直觉洞察能力,否则人类也不会从荒蛮的蒙昧状态进化至高度文明的今天

  在现代社会,抽象思维已经取代形象思维成为现代人的主流思维方式,但在古代人们的抽象思辨能力尚处于萌芽状态时,老子提出“常无,欲以观其妙”的认知思想不仅是新奇的,而且对于当时占据主流思维方式地位的形象思维是一种革命性颠覆,这也是道家的“虚无”思想为什么千百年来不易为普通人所了解,但绵延至今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故而,“求真务实”是我们工作的原则,有时“务虚静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评论这张
 
阅读(843)|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